• 发布时间:2020-01-02 11:21:22
  • 来源:易馨堂哥

中日两国茶道文化,有何渊源?

中国是茶的故乡,茶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特别是唐陆羽创作《茶经》后,更是使得“茶事大兴”;

而饮茶与茶文化之蓬勃发展,不仅在我国孕育出了符合民族精神的中国“茶道”文化,而且也让中国的茶走出国门,影响了世界。

尤其是,中国的茶文化对日本的国民生活和民族文化精神,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其中影响最直接的就是日本的茶道文化。

可日本茶道虽然源于中国,但经历史演进与本民族文化相融合后,已经独具日本文化特色,甚或今日大多国人已经难以看清,其和中国茶道间存在哪些明确关联。

一、中国茶道文化渊源

“茶道”一词,在我国历史典籍中开始出现,当为唐朝中期的二条相关记载,直至明清,典籍中再无“茶道”二字出现。

1、皎然之“茶道”

一则是诗僧皎然的“茶道”。他在《饮茶歌诮崔石使君》诗中有:“三饮便得道,何须苦心破烦恼”以及“孰知茶道全尔真,唯有丹丘得如此”。

皎然言饮茶可以得道,且唯有丹丘生得到了茶道,那么丹丘生是得到了什么样的茶道呢?

这首诗没讲,幸好可以参照皎然的另一首诗《饮茶歌送郑容》:

“丹丘羽人轻玉食,采茶饮之生羽翼。名藏仙府世莫知,骨化云宫人不识。”

这首就说的比较明确了,丹丘生的茶道,是饮茶可以生羽翼,进而成仙之道。

持这种观点的还包括陆羽,这也因为陆羽比皎然要小几岁,两人是忘年好友。他们经常思想交流,肯定相互间也产生了直接影响。

无怪乎陆羽在《茶经.七事》里引陶弘景《杂录》:

“苦茶轻身换骨,昔丹丘子、黄山君服之。”

皎然和陆羽所言的丹丘子和黄山君,是古代传说中的得道神仙。皎然以“茶道”言之,譬喻饮茶能成仙,则多属于荒诞不堪。

但不妨我们来引申理解为,饮茶可以味茶中“茶道”,而提升身心境界,提高思维认识,乃至领悟世情人生,超越常识而达到精神升华。

可见,皎然“茶道”的道,既不是讲事物规律的“道”,也不是说道家言万物本原的“道”,更非具体方法之“道”,而是属于超越世情、领悟人生之“道”。

2、封演之“茶道”

二则为稍晚于皎然的封演所讲的“茶道”。他在《封氏闻见记》里说:

楚人陆鸿渐为《茶论》,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,造茶具二十四事,以都统笼贮之。远远倾慕,好事者家藏一副。有常伯熊者,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。于是茶道大行,王公朝士无不饮者。

对比皎然所言的“茶道”,封演的“茶道”,就比较浅显好解了,就是仅指茶事中种茶、制茶、煮茶、饮茶之事罢了。

而他上面所讲的“茶道大兴”,几乎就等于今天我们所讲的茶产业得到了大的发展之类,而封氏“茶道”之道,也就是仅指方法之道了。

3、中国现代茶道及茶道总结

可见,中国的茶道在文化意义上,不是封演种茶、制茶、煮茶、饮茶等诸种方法汇总的茶事之道,而是皎然那种通过饮茶领悟世情、人生,达到精神超越之道。

但在唐代,最流行的茶文化活动是茶会,僧侣还往往是茶会主角。茶在唐代经寺院传播到民间,唐代也没有形成有组织、流派、固定程式和场所的茶道。

即使到了宋代,茶文化活动也没有出现茶道,仅仅是斗茶这种流行性的茶文化活动。

自宋代以降,虽茶典籍中再无“茶道”二字,但中国茶道文化之实际表现,仍无乎宋徽宗《大观茶论》“清、和、韵、静”四字。

到了近现代,台湾茶学家吴振铎将中华茶艺精神定为“清、敬、怡、真”;

而河北茶学会的舒曼、陈一珉等认为茶文化功能为结缘、感恩、包融、分享,茶文化精神则为“正、清、和、雅”。

不难发现,上述诸种茶道文化总结,基本都是源出皎然,又受宋徽宗影响下的世情人生领悟下的茶道意义提炼。

二、日本茶道文化源流

约公元805年的唐代中期,中国茶叶随遣唐使团,开始传入正处于平安时期的日本。一同传入的还包括中国佛教和儒家文化。

饮茶在日本,刚开始是作为一种来自大唐先进、高雅、时髦的外来文化,而仅被日本皇室、贵族和高僧们率先接受的。

这时不仅饮茶的人群范围十分狭小,茶叶也十分稀缺,就连饮茶的方法,也仅限于唐代的饼茶煮饮方式。

直到公元1187年的中国南宋时期,日本僧人荣西禅师再次来华留学。他在中国系统学习了佛教和饮茶知识,等到他1191年回国时,更是带回了中国的茶种和茶具,当然也包括茶圣陆羽的《茶经》。

他回到日本后,不仅专门开辟了茶园种茶,积极推广煮茶、饮茶知识,而且还1211年,写成了日本第一部茶书《吃茶养生记》。

此时的日本,正处于平安和镰仓两个时代交接之时。荣西禅师的《吃茶养生记》一书,让饮茶以一种“灵丹妙药”的形象,在日本上层社会和寺院中开始走出小圈子,逐步流行起来。

当两宋时代的“斗茶”,正在全民范围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,饮茶在日本,却还仅限于上流社会。

即使有类似斗茶的活动,但也仅仅限于在武士之间。不论规模还是竞技内容上,都不能和大宋斗茶相提并论。

1、日本茶道雏形-村田珠光

日本茶道之雏形出现,是以15世纪村田珠光将茶会改造成草庵茶之后。村田珠光专门开辟了个8平方米的空间,作为茶室。

这时期的茶室尽管非常狭小,稻草房顶和泥巴糊墙,也显得非常简陋。但这毕竟标志着日本茶道进入了初级阶段,村田珠光也被公认为日本茶道的开山鼻祖。

村田珠光的草庵茶提倡谦虚谨慎,相互帮助,和汉之体,十分注重培养艺术鉴赏能力,同时反对自以为是,嫉贤妒能,固持己见和没有主见创意。

村田珠光在著作《心之文》里,有句草庵茶代表性的话语:“成为心之师,莫以心为师”。这是后世日本茶道所提出的“和、敬、清、寂”四要义的思想根源。

2、日本茶道集大成者-千利休

日本茶道真正之集大成者为千利休,千利休家境富裕,从小就进入上流社会的茶会。他不仅专门拜师学习过茶道,而且还在战国时期做过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的茶道侍从。

千利休对日本茶道之影响,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:

2.1、首先,它降低了日本茶道之门槛,让茶道走向了平民大众

相对于前期村田珠光将日本皇室茶、寺院茶和书房茶降低为草庵茶,产生了日本茶道。

千利休则又进一步又降低了茶道门槛。不仅将村田珠光要求茶室具备四张半榻榻米的面积,缩小为三张或者二张,同时还又简化了茶室陈设和缩短了茶会的接待时间。

2.2、其次,千利休继续坚持茶道和禅修相结合的路线

千利休在著作《南方录》中强调:

草庵茶的第一要事为以佛法修行得道。追求豪华住宅,美味珍馐为世俗之举。家以不漏雨,饭以不饿肚为足。此佛之教诲,茶道之本意。

2.3、千利休在茶道中增加了更多日本民族特色

他取消了原本茶室中陈列的由中国制造的茶具、字画、古董等唐物,全部改换为日本本土制造出的茶道具,他为此提出茶道之本,不过就是烧水点茶;而茶道植之体念,在于心,而不在于物。

3、现代日本茶道及茶道总结

现代日本茶道均以千利休为正宗,由千利休的后裔所继承和发展,称为三千家,即里千家、表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。此外还有远州流派、石州流派、松伟流派、织部流派等20多个茶道流派。

日本茶道又可以分为抹茶道和煎茶道。抹茶道的点茶,采用末茶,是来源于中国宋代的点茶方式;而煎茶道的泡茶方法,来源于中国明代散茶的泡法,采用煎茶。

日本茶道,从草创阶段到现代茶道各流派表现,都注重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方面。即同时注重茶道里面的“道”和“器”。

所谓注重“道”,就是追求茶道中的哲学、宗教、艺术和思想;而注重“器”就是注重茶道中的建筑、装饰、陈设、道具和茶道的程式。

如果只注重道,轻视器。茶道则就会走入只能意会,玄之又玄的境地,而无法普及;可假若只注重器,而忽略道,则茶道又会失去灵魂,沦为一种游戏。

所以即坚持道,又注重器的日本茶道,经久不衰,已经存续超过了500多年,早已成为日本文化的特色和精髓。

三、中日茶道之异同

1、中日茶道相同之处

首先,中日茶道文化的共同背景是古代中国文化。两国茶道中,所共同体现出来礼义廉耻和伦理纲常等价值观念,其源头都来自于古代中国文化。

实际上,古代中国对日本文化的影响,也不止仅在于茶道方面,还包括建筑、教育和美学等等方面。

其次,中日两国茶道都与佛教,特别是佛教中国化后形成的禅宗,有很深的渊源。僧侣都在两国早期茶道中占据主导位置,禅宗的“空”和“悟”都是茶道思想的重要思想源泉。

再次,日本茶道的源头在中国。不管是来自于中国的茶禅文化,还是早期茶道中使用的道具、茶室陈列等都是唐物;

即使后期日本进行了相关茶道改革,但无论是抹茶道,还是煎茶道,都是来自于中国宋、明两个时代的产物,所以说日本茶道源头在中国毫无争议。

最后,两国茶道都以改造世界观和人生观为最终目标。中国茶道的核心在于通过饮茶,体悟人生,达到精神的超越和升华;

而日本茶道不论是村田珠光,还是后人总结出的“和、敬、清、寂”四要义,也都是注重于世界和人生价值的反思与超越,千利休更是一语道尽“以佛法修行得道,是茶道之本意”。

2、中日茶道不同之处

首先,中国茶道更注重千年文化积累所体现出来的多重精神价值,更偏重于文学性和思想性。

而日本茶道则非常注重行为艺术,对茶艺的形式、肢体动作以及整个过程等,都十分强调和严格要求,形式和内在的思想性被认为是同等重要的。

其次,中国茶道自宋代深入民间后,形式多样,基本上没有形成任何的派别,也没有形成主流的茶道派别。

而日本茶道以“茶禅一味”和“和、敬、清、寂”四要义的价值观念为核心,不仅形成了以“三千家”为主流的核心茶道派别,而且还形成了大小20几个茶道门派,共同构成代表日本文化的茶道艺术文化体系。

四、结语

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茶道文化的源流以及表现探讨,得出中国茶道因为自宋代深入民间后,深受儒释道等多种文化影响,而呈现不同思想性和丰富内涵,所以并未形成严密而统一的茶道思想体系。

而日本茶道因为一直深受禅宗文化影响,不仅追求思想性,也同时强调茶道形式和程序的严谨性,所以透露着文化上的整体一致性和古朴之美,甚至茶道已经成为日本精神文化之代表。

红桥区|樟树市|汕尾市|西昌市|靖西县|保靖县|宝丰县|乌兰浩特市|报价|湖州市|罗山县|绥化市|广灵县|民和|北流市|汝南县|安康市|梓潼县|黄大仙区|潞城市|绥中县|习水县|汽车|顺义区|凌海市|西畴县|红桥区|文水县|扎鲁特旗|繁昌县|肥东县|太谷县|满洲里市|建水县|九台市|黄梅县|和田市|兴和县|民和|周至县|南溪县|